【所恶有甚于死者的出处是哪里】“所恶有甚于死者”这句话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。这是孟子在讨论人性、义利关系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,强调人对于某些事情的厌恶程度甚至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,从而引申出“舍生取义”的思想。
一、原文背景与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孟子·告子上》 |
原文语境 | 孟子通过对比“生”与“义”,指出人有时会为了坚持道义而选择牺牲生命。 |
核心思想 | “所恶有甚于死者”意指人们最厌恶的事情,可能比死亡更可怕,因此宁愿死也不愿做违背道义的事。 |
引申意义 |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“舍生取义”的精神,强调道德操守高于生命本身。 |
二、原文内容摘录与解读
《孟子·告子上》中有一段经典论述:
> “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生亦我所欲,所欲有甚于生者,故不为苟得也;死亦我所恶,所恶有甚于死者,故患有所不辟也。”
这段话的意思是:生命是我想要的,道义也是我想要的。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,那么就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。虽然我也想要活着,但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,所以我不会为了活命而做坏事;虽然我也讨厌死亡,但有些事情比死亡更让人厌恶,所以我不会因为害怕死亡而逃避责任。
三、相关延伸
- “舍生取义” 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之一,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为正义或信念而牺牲生命的高尚行为。
- “所恶有甚于死者” 也常被用来说明人在面对重大道德抉择时的坚定立场。
- 在现代语境中,这句话可以理解为:人对某些原则、信仰或尊严的坚守,远比对生命的执着更为重要。
四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孟子·告子上》 |
句子 | “所恶有甚于死者” |
含义 | 人们对某些事物的厌恶,超过对死亡的恐惧,因此宁死不屈 |
思想核心 | 舍生取义,重义轻生 |
现代意义 | 强调道德、信仰和原则的重要性,超越对生命的执着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所恶有甚于死者”不仅是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,也对后世的人格修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