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逃之夭夭的意思是什么】“逃之夭夭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某人因害怕、逃避或无法面对某种情况而迅速逃离现场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,尤其在口语中较为常见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逃之夭夭 |
拼音 | táo zhī yāo yāo |
出处 | 出自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后引申为逃跑之意。 |
基本含义 | 形容逃跑得非常迅速,甚至有些慌乱。多用于形容人因恐惧、羞愧或不愿面对现实而逃跑。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,带有轻松或调侃的语气。 |
二、用法与例句
用法 | 说明 | 例句 |
作谓语 | 表示“逃跑”的动作 | 他看到警察来了,立刻逃之夭夭。 |
作状语 | 表示“逃跑的方式” |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,他逃之夭夭。 |
用于描写人物行为 | 描述某人慌张逃跑的状态 | 他被老师点名后,逃之夭夭,躲进了教室后面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仓皇逃窜、落荒而逃、逃亡、逃跑 |
反义词 | 勇往直前、迎难而上、坚守阵地 |
四、使用注意
- “逃之夭夭”虽然常用,但不宜用于正式书面语中,多用于口语或轻松的语境。
- 有时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,比如在批评某人懦弱或逃避责任时使用。
- 不同语境下,语气可能有所不同,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合适。
五、总结
“逃之夭夭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压力、危险或尴尬时迅速逃离的行为。它不仅具有语言上的趣味性,也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反应。在日常交流中,适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表现力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,欢迎继续提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