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离经背道的词语解释】“离经背道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违背传统、经典或正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。这个词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,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遵循常规、偏离主流思想的人或做法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离经背道 |
拼音 | lí jīng bèi dào |
注音 | ㄌㄧˊ ㄐㄧㄥ ㄅㄟˋ ㄉㄠˋ |
释义 | 离:离开;经:经典、正统;背:违背;道:道路、原则。指背离经典和正统的理论或行为,偏离正道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人或思想脱离传统、不合常规的行为。 |
出处 | 出自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彼且为婴儿,亦与之为婴儿;彼且为无町畦,亦与之为无町畦;彼且为无崖,亦与之为无崖。”后引申为“离经叛道”,意为背离经典和正统。 |
二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离经叛道、标新立异、另辟蹊径、独树一帜 |
反义词 | 遵循传统、恪守本分、按部就班、中规中矩 |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批评学生不按老师教导做题 | “他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法解题,真是离经背道。” |
描述艺术创作中的创新 | “这位画家的作品风格独特,可以说是离经背道,但也因此受到关注。” |
讨论思想变革 | “在那个年代,他的观点可谓离经背道,但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。” |
四、词语的文化背景
“离经背道”最早源于古代儒家对经典和道德规范的重视。古人认为,学习经典、遵守礼教是修身治国的根本。而“离经背道”则意味着对这些传统的背离,因此带有较强的负面评价。然而,在现代语境中,这个词也逐渐被赋予了更多元的意义,有时甚至被用来形容有创造力、敢于突破的人或事物。
五、总结
“离经背道”作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成语,不仅体现了对传统与正统的尊重,也反映了社会对创新与个性的复杂态度。在使用时,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褒贬色彩,避免误解或误用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扩展阅读,可参考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或《成语词典》等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