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志者事竟成的典故是什么】“有志者事竟成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来鼓励人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,只要努力坚持,最终就能实现目标。这句话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典故,来源于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、文学家班固所著的《后汉书》。
一、典故来源
该成语出自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。故事讲述的是东汉开国名将耿弇(yǎn)年轻时立志要平定天下,后来在刘秀(即后来的汉光武帝)麾下立下赫赫战功,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志向。
原文如下:
> “将军之于国家,犹人之有腹心。今虽小,其志不小。有志者,事竟成也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将军对于国家来说就像人的内脏一样重要。虽然现在还很弱小,但他的志向却不小。只要有志向的人,事情终究会成功。
二、典故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出处 | 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 |
原文 | “有志者,事竟成也。” |
意思 | 只要有决心、有毅力,就一定能成功。 |
背景人物 | 耿弇(东汉开国名将) |
出处作者 | 班固(东汉史学家) |
使用场景 | 鼓励他人或自己坚持理想、不轻言放弃 |
三、现实意义
“有志者事竟成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,更是一种精神力量。它告诉我们,人生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。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,只要心中有目标,并为之不懈奋斗,终有一天会迎来成功的曙光。
在现代社会中,这句话依然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,适用于学习、工作、创业等多个领域。它提醒我们: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,要坚持梦想,勇往直前。
四、结语
“有志者事竟成”的典故不仅展现了古代英雄人物的坚韧与抱负,也传递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。在今天,它依然是我们面对挑战时的重要精神支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