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藉第令毋斩的出处是哪里】“藉第令毋斩”这句话出自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,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、吴广在发动起义时所说的一句话。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无奈,也展现了陈胜、吴广反抗暴政的决心。
一、
“藉第令毋斩”原意为“即使侥幸不被处死”,是陈胜在面对秦朝严酷法律时所发出的感慨。这句话出现在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中,是陈胜与吴广策划起义时的关键对话之一,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。
通过这句话,我们可以看到秦朝统治下的百姓生活艰难,法律严苛,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。而陈胜、吴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,选择揭竿而起,成为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。
二、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 |
原文 | “藉第令毋斩,而戍死者固十六七。” |
作者 | 司马迁 |
背景 | 秦朝末年,赋税繁重,徭役苛刻,民不聊生 |
人物 | 陈胜、吴广 |
含义 | 即使侥幸不死,戍边死亡的人也占十分之六七 |
意义 | 表达了对秦朝暴政的不满,激发了百姓反抗的决心 |
历史地位 |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开端 |
三、结语
“藉第令毋斩”虽简短,却蕴含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。它不仅揭示了秦朝统治的残酷,也展现了人民反抗压迫的勇气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记录这一话语,使得后人能够了解那段动荡历史中的真实声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