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抱明月而长终的下一句是什么】在古诗词中,常常会有一些经典句子被后人传颂,其中“抱明月而长终”这句话也常被引用和探讨。为了更好地理解它的出处与下一句内容,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答案。
一、
“抱明月而长终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《赤壁赋》。原句为: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。”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、宇宙浩瀚的感慨,以及渴望超脱尘世、与自然共存的愿望。
“抱明月而长终”的意思是:抱着明月,长久地与之相伴,象征着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,或是一种精神上的永恒追求。
其下一句是:“知不可乎骤得,托遗响于悲风。”意思是:知道这种愿望难以实现,只能寄托余音于悲凉的秋风之中。这句话体现了诗人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时的无奈与感伤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原文出处 | 苏轼《赤壁赋》 |
句子原文 | 抱明月而长终 |
下一句 | 知不可乎骤得,托遗响于悲风 |
释义 | 抱着明月,长久地与之相伴;但知道这种愿望难以实现,只能寄托余音于悲凉的秋风中。 |
表达情感 | 对人生短暂的感叹,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与惆怅 |
文学意义 | 展现了苏轼对生命、自然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|
三、结语
“抱明月而长终”虽美,却也充满哲理与感伤。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,更是对人生意义的追问。通过了解它的下一句,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苏轼在这篇赋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赤壁赋》中的其他句子或相关背景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