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诗月是故乡明上一句是什么】“月是故乡明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月夜忆舍弟》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,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名句。
在诗词创作中,上下句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或情感上的呼应。因此,了解“月是故乡明”的上一句,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整首诗的意境与情感。
一、
“月是故乡明”出自杜甫的《月夜忆舍弟》,全诗为:
> 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
> 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
> 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
> 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
其中,“月是故乡明”是第三句,其上一句为“露从今夜白”。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,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,引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诗句 | 出处 | 作者 | 意境/情感 | 上一句 |
月是故乡明 | 《月夜忆舍弟》 | 杜甫 | 思念故乡、亲人 | 露从今夜白 |
露从今夜白 | 《月夜忆舍弟》 | 杜甫 | 秋夜渐深,寒意渐浓 | 无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露从今夜白”中的“白”指的是“白露”节气,说明此时已进入秋季,天气转凉,露水增多。这一句为下一句“月是故乡明”做了铺垫,营造出一种孤寂、清冷的氛围,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。
杜甫的这首诗语言简练,情感真挚,是唐诗中抒发思乡情怀的代表作之一。而“月是故乡明”也因其深情的表达,被广泛引用,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“乡愁”的经典意象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杜甫的其他作品或相关诗句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