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古诗意思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译文及原文】一、
《浪淘沙·八月涛声吼地来》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描写钱塘江潮的诗歌。全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八月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,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壮美,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
这首诗语言简练、意境开阔,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。通过潮水的汹涌澎湃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。
二、原文与译文对照表
原文 | 译文 |
浪淘沙·八月涛声吼地来 | 《浪淘沙》:八月的潮水咆哮着从地面奔涌而来 |
拍天鼓,卷江雷。 | 潮水拍打着天空,如同击鼓;浪潮翻滚如雷声般轰鸣。 |
玉山倾,雪岭开。 | 高山仿佛被倾倒,雪白的浪峰如山岭般展开。 |
飞电走,战云堆。 | 闪电般飞驰,乌云如战场般堆积。 |
越人争看吴儿健, | 越地的人争相观看吴地少年的矫健身姿, |
手把红旗不惧回。 | 手中挥舞着红色旗帜,毫不畏惧地迎向巨浪。 |
三、诗歌赏析
《浪淘沙·八月涛声吼地来》通过对钱塘江潮的描写,展现了自然界的磅礴气势。诗中运用了大量比喻和夸张手法,如“拍天鼓”、“卷江雷”,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猛烈与震撼力。同时,“玉山倾,雪岭开”则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。
后两句写人,借“越人争看吴儿健”表达人们对勇敢精神的赞美,也反映了当时人们面对自然挑战时的无畏态度。
四、结语
《浪淘沙·八月涛声吼地来》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,更是一首充满力量与激情的作品。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,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挑战、敢于拼搏的精神风貌。在现代阅读中,这首诗依然能够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