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建设部行业标准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》JGJ120-2012规定,对】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》(JGJ120-2012)是由原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,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的设计、施工与监测。该规程对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性、适用性及施工工艺提出了系统化要求,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中重要的技术规范之一。
以下是对该规程主要内容的总结,并结合关键条款进行简要说明:
一、主要规定
序号 | 内容类别 | 规定要点 |
1 | 适用范围 | 适用于深度不超过15m的基坑工程,特殊情况需另行论证。 |
2 | 支护结构类型 | 包括排桩、地下连续墙、土钉墙、水泥土墙等,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。 |
3 | 设计原则 | 应遵循“安全可靠、经济合理、便于施工”的原则,注重变形控制和稳定性。 |
4 | 土压力计算 | 采用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进行计算,考虑地下水影响。 |
5 | 基坑监测 | 必须设置位移、沉降、应力等监测点,定期观测并反馈数据。 |
6 | 施工要求 | 施工前应进行详细勘察,制定专项方案,确保施工顺序合理、操作规范。 |
7 | 安全管理 | 明确了基坑周边荷载限制、支护结构维护、应急预案等内容。 |
8 | 环境保护 | 对基坑开挖可能引发的地面沉降、地下水污染等问题提出防治措施。 |
二、重点条款解析
1. 支护结构选型
根据基坑深度、地质条件、周边环境等因素,合理选择支护形式。例如,软土地区宜选用地下连续墙或深层搅拌桩;坚硬岩层可考虑排桩或锚杆支护。
2. 土压力计算方法
规程中推荐使用朗肯土压力理论或库伦土压力理论进行计算,同时考虑地下水位变化对土体性质的影响。
3. 监测指标与频率
基坑支护过程中必须实施动态监测,特别是对支护结构变形、地下水位变化、周边建筑物沉降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,确保施工安全。
4. 施工顺序与工艺
强调分段开挖、及时支护的原则,避免因长时间暴露导致边坡失稳。对于深基坑,应采用分层开挖、逐层支护的方式。
三、结语
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》JGJ120-2012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基础性技术文件,为基坑工程的安全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。在实际应用中,应结合具体工程特点,严格遵守规程要求,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。
通过规范设计、优化施工、加强监测,可以有效降低基坑工程风险,提升整体施工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