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窦性停搏】窦性停搏(Sinoatrial Arrest)是指窦房结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发放电信号,导致心脏的正常节律中断。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心率显著减慢,甚至出现心脏停跳,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类型。窦性停搏常见于心脏病患者,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个体。
一、定义与机制
窦性停搏是指窦房结暂时或持续地停止产生冲动,使心脏无法维持正常的窦性节律。这可能是因为窦房结本身的病变、药物影响、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其他心脏疾病引起的。
二、临床表现
症状 | 描述 |
头晕 | 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 |
黑朦 | 视力短暂模糊或失明 |
晕厥 | 心脏停跳导致意识丧失 |
胸闷 | 心脏供血不足引发的不适感 |
心悸 | 心跳不规则或过缓的感觉 |
三、诊断方法
诊断方法 | 说明 |
心电图(ECG) | 可发现窦性停搏的特征性改变 |
动态心电图(Holter) | 连续监测24小时以上,提高检出率 |
心脏超声 | 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 |
电生理检查 | 用于复杂病例,明确病因 |
四、病因与诱因
病因 | 说明 |
冠心病 | 心肌缺血影响窦房结功能 |
心肌炎 | 炎症损害窦房结 |
药物影响 | 如β受体阻滞剂、钙通道阻滞剂等 |
神经因素 | 迷走神经兴奋过度 |
遗传因素 | 少数情况下存在家族史 |
五、治疗与管理
治疗方式 | 说明 |
药物治疗 | 如阿托品、异丙肾上腺素等临时使用 |
起搏器植入 | 对反复发作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建议安装永久性起搏器 |
原发病治疗 | 如控制高血压、冠心病等基础疾病 |
生活方式调整 | 避免过度劳累、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 |
六、预后与注意事项
窦性停搏的预后取决于其病因和是否及时治疗。多数患者通过合理干预可恢复正常生活。但若未及时处理,可能导致严重后果,如晕厥、猝死等。因此,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。
总结:
窦性停搏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,需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。了解其病因、表现和处理方式,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。对于高风险人群,定期体检和生活方式管理同样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