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槁木死灰意思】“槁木死灰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极度低落、毫无生气,甚至到了一种近乎绝望的状态。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干枯的树木和熄灭的灰烬”,象征着生命的消亡与希望的丧失。
在日常使用中,“槁木死灰”多用于描述一个人在经历重大打击或长期压抑后,精神状态极度颓废,缺乏活力和情感反应。它不仅带有消极的意味,也常常用来表达对某种生活状态的无奈或悲叹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槁木死灰 |
拼音 | gǎo mù sǐ huī |
释义 | 形容人情绪极度低落、毫无生气,仿佛失去了生命活力。 |
出处 | 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形固可使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”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状态,常带贬义或感叹色彩。 |
近义词 | 心灰意冷、万念俱灰、颓唐丧气 |
反义词 | 精神焕发、意气风发、朝气蓬勃 |
二、词语解析
- 槁木:指干枯的树木,没有生命力。
- 死灰:指已经熄灭的灰烬,不再有热度或燃烧的可能。
- 组合意义:将“槁木”与“死灰”结合,形象地表达了生命与激情的彻底消失,是一种极端的精神状态。
三、使用场景示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描述心理状态 | 他经历了亲人离世的打击,整个人变得槁木死灰,再也没有笑容。 |
文学描写 | 小说中描写主人公在战乱后的城市里,眼神槁木死灰,仿佛失去了所有希望。 |
日常交流 | 她工作压力太大,最近整个人都显得槁木死灰,连说话都没了力气。 |
四、总结
“槁木死灰”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情感张力的成语,常用于描绘人在极度痛苦或绝望中的精神状态。它不仅具有文学美感,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、情感和现实的深刻思考。在写作或口语中合理使用该词,能够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深度。
通过以上表格和,可以更清晰地理解“槁木死灰”的含义、用法及情感色彩,帮助我们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其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