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女娲补天文言文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“女娲补天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,讲述了上古时期天塌地陷、洪水肆虐,女娲为了拯救苍生,炼五色石以补苍天,斩鳌足以立四极,平息了灾难,使人间恢复安宁。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女娲的智慧与勇敢,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拜。
在古代文献中,“女娲补天”的记载多见于《淮南子》《山海经》等典籍,虽然不同版本略有差异,但核心情节基本一致。本文将整理女娲补天的文言文原文,并附上现代汉语翻译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神话故事。
二、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文言文原文 | 现代汉语翻译 |
逮至尧之时,十日并出,焦禾稼,杀草木,而民无所食。 | 到了尧的时代,十个太阳同时出现,晒焦了庄稼,枯死了草木,百姓没有食物可吃。 |
禹、共工、驩兜并作乱,三苗之民,有妖言。 | 禹、共工、驩兜一起作乱,三苗的百姓传播妖言。 |
天柱折,地维绝。 | 天柱断裂,地绳断绝。 |
天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焉;地不满东南,故水潦尘埃归焉。 | 天向西北倾斜,所以日月星辰都向那里移动;地向东南低陷,所以水流和尘土都流向那里。 |
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苍天,断鳌足以立四极,杀黑龙以济冀州,积芦灰以止淫水。 | 女娲于是炼五色石来补苍天,斩断巨鳌的脚来撑起四方,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,堆积芦苇灰来堵住泛滥的洪水。 |
于是,天补完,地平,人得安。 | 从此,天补好了,地平整了,人们得以安居。 |
三、补充说明
“女娲补天”不仅是神话传说,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灾害的解释方式,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。在后世文学、艺术作品中,女娲的形象常被用来象征母性、创造与救赎的力量。
此外,该故事也启发了后人对宇宙、自然规律的思考,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结语
通过文言文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的结合,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“女娲补天”这一经典神话。它不仅是一则动人的故事,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