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甘苦与共出处于哪里】“甘苦与共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在顺境和逆境中共同承担、同甘共苦的关系。那么,“甘苦与共”这个成语的出处到底在哪里呢?下面我们将通过加表格的形式,详细解析这一问题。
一、
“甘苦与共”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贤者之相知也,虽无言而心通;不贤者之相知也,虽有言而意违。君子之交淡如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甘苦与共,非其所宜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真正的君子之间的交往是平淡而真诚的,而小人之间的交往则表面甜蜜但内心虚伪。只有真正的朋友,才能在甘甜与苦涩中一同经历、共同承担。
从历史文献来看,“甘苦与共”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史书《后汉书》中,后来被广泛引用和使用,成为表达深厚友情或合作关系的重要表达方式。
二、出处一览表
| 成语 | 出处 | 原文句子 | 解释 |
| 甘苦与共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 “甘苦与共,非其所宜。” | 表示在甘甜与苦难中共同承担,多用于形容朋友或伴侣之间的深厚情谊。 |
| 意义 | —— | —— | 强调在顺境与逆境中相互扶持、共同面对的精神。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甘苦与共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人生哲学。它强调的是人际关系中的责任与担当,特别是在面对困难时,能够彼此支持、不离不弃的态度。这种精神在古代社会尤为重要,尤其在士人阶层中,被视为交友的重要标准。
现代社会中,“甘苦与共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无论是夫妻关系、友情还是同事之间的合作,都能体现出这种精神的价值。
四、结语
综上所述,“甘苦与共”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,原句为“甘苦与共,非其所宜”,用以形容真正的朋友或伴侣能够在顺境与逆境中共同承担、相互扶持。这一成语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也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出处或相关典故,欢迎继续提问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