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公无私是什么意思】“大公无私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公正、不偏私,以公共利益为重,不考虑个人得失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,尤其是在赞扬他人的高尚品德时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大公无私 |
拼音 | dà gōng wú sī |
出处 | 出自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贤者之为人也,忠于国,孝于亲,信于友,义于人,仁于民,智于事,勇于行,廉于己,清于心,明于理,慎于言,谨于行,公于事,正于心,无我无私。” |
含义 | 形容人办事公正,不谋私利,一心为公。 |
近义词 | 公正无私、舍己为人、廉洁奉公 |
反义词 | 假公济私、损公肥私、自私自利 |
二、词语解析
- 大公:指大的公共利益或整体利益。
- 无私:没有私心,不为自己打算。
合起来,“大公无私”强调的是在处理事务时,能够超越个人利益,以集体或公众的利益为优先。
三、使用场景
1. 表扬他人:如:“他一直坚持大公无私的原则,深受大家尊敬。”
2. 自我要求:如:“作为一名公务员,必须做到大公无私。”
3. 文学作品:如:“他一生清贫,始终秉持大公无私的精神。”
四、现实意义
在现代社会中,“大公无私”不仅是对个人道德的要求,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。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利益冲突时,选择更符合公共利益的方向,推动社会和谐发展。
五、结语
“大公无私”不仅是一种美德,更是一种责任。它提醒我们,在生活和工作中,要时刻保持公正、透明,不因私情而损害公共利益。只有这样,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,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公平、公正的社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