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绸缪是什么意思】“绸缪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古代文学和诗词中,意为事先做好准备或防范。它不仅表示对未来的谨慎谋划,也带有“未雨绸缪”的深意,强调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做好应对措施。
一、
“绸缪”一词源于《诗经》中的“迨天之未阴雨,彻彼桑土,绸缪牖户”,意思是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,修补好门窗,防止日后风雨侵袭。因此,“绸缪”引申为“事先准备”、“预先谋划”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绸缪”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,表达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态度。常见搭配有“未雨绸缪”、“绸缪帷幄”等,均强调事前的准备与计划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词语 | 拼音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 例句 |
绸缪 | chóu móu | 事先准备;预防 | 《诗经·豳风·鸱鸮》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 | 他早有绸缪,未雨绸缪,终于化解了危机。 |
未雨绸缪 | wèi yǔ chóu móu | 在没有下雨时就修缮房屋,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| 《诗经》 | 常见成语 | 企业应未雨绸缪,提前制定风险应对方案。 |
绸缪帷幄 | chóu móu wéi wò | 指在军帐中策划,形容谋略深远 | 《史记》 | 文言文常用 | 将军绸缪帷幄,运筹千里之外。 |
三、使用建议
- “绸缪”一词较为文雅,适合用于正式写作、演讲或文学作品中。
- 避免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频繁使用,以免显得生硬或不自然。
- 若想表达“事先准备”的意思,也可以使用“提前准备”、“预先筹划”等更通俗的说法。
通过了解“绸缪”的含义及其使用场景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中蕴含的智慧,并在现代生活中加以运用,做到有备无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