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莫衷一是什么意思】“莫衷一是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在某个问题上意见不一,没有统一的结论或看法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多人对同一事件或观点存在分歧,无法达成一致。
一、成语解析
- 出处: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是故君子之言,其无择也。”后世引申为“莫衷一是”。
- 字面意思:
- “莫”:没有
- “衷”:中心、主旨
- “一是”:一个标准或结论
- 整体含义: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或结论,众人意见分歧,难以统一。
二、用法与语境
类型 | 说明 |
适用场景 | 讨论、会议、辩论等场合中,各方观点不一致时使用 |
常见搭配 | “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”、“对于此事,大家莫衷一是” |
感情色彩 | 中性词,表示客观状态,不带褒贬 |
近义词 | 各执一词、众说纷纭、意见不一 |
反义词 | 一致同意、异口同声、众望所归 |
三、典型例句
1. 关于这个项目的方案,大家讨论了半天,还是莫衷一是。
2. 对于这个问题,专家们的意见莫衷一是,难以形成共识。
3. 在会议上,双方各执一词,最终未能达成一致,结果是莫衷一是。
四、总结
“莫衷一是”是一个形象地表达“意见分歧、无法统一”的成语,广泛用于书面和口语中。它强调的是“多样性”和“不确定性”,适用于多种情境,尤其在需要表达多方观点不一致时非常贴切。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。
成语 | 莫衷一是 |
拼音 | mò zhōng yī shì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 |
释义 | 没有统一的说法或结论,意见不一 |
用法 | 描述多人意见分歧 |
近义词 | 各执一词、众说纷纭 |
反义词 | 一致同意、异口同声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