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巧舌如簧的词语意思】“巧舌如簧”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能说会道、口才出众,尤其是善于用花言巧语来迷惑他人或达到某种目的。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,常用于批评那些说话动听但缺乏诚意的人。
下面是对“巧舌如簧”的详细解释和相关资料总结:
一、词语释义
词语 | 巧舌如簧 |
拼音 | qiǎo shé rú huáng |
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狐裘玄黄。维其之了,莫不令仪。……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” |
释义 | 形容人说话动听,能说会道,但往往带有虚伪、狡诈的意味。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贬义 |
近义词 | 妙语连珠、能言善辩、花言巧语 |
反义词 | 呆若木鸡、笨嘴拙舌、沉默寡言 |
二、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
“巧舌如簧”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非常能说会道的人,但这种“能说”往往并非出于真诚,而是为了掩饰真实意图或博取他人好感。因此,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,避免对他人造成误解或伤害。
例如:
- 他在会议上说得头头是道,其实不过是巧舌如簧,没有实际内容。
- 那个推销员巧舌如簧,让人一时难以分辨真假。
三、总结
“巧舌如簧”是一个富有形象感的成语,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语言表达能力与道德品质之间的关系。虽然它强调的是口才,但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说话者的动机是否真诚。在日常交流中,我们应注重言辞的真诚与实用性,而非仅仅追求华丽的表达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