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骨字可以组什么词语】“骨”是一个常见的汉字,读音为gǔ,意思是人体或动物体内的硬组织,也常用来比喻人的气概、风骨等。在汉语中,“骨”字可以组成许多词语,涵盖生活、文学、医学等多个领域。以下是对“骨”字可以组成的常见词语的总结。
一、常见词语分类
类别 | 词语示例 | 释义 |
身体部位 | 骨头、骨骼、骨髓、骨节 | 指人体或动物体内的硬质结构 |
性格/气质 | 骨气、骨力、骨性 | 形容人坚强、有原则的品质 |
医学相关 | 骨折、骨裂、骨质疏松 | 与骨骼相关的疾病或状态 |
形容词/动词 | 骨干、骨瘦如柴、骨碌碌 | 表达身体形态或动作状态 |
成语 | 肝胆相照(含“骨”意)、铁骨铮铮、软骨头 | 常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精神 |
二、详细词语解释
1. 骨头:指人体或动物体内的硬组织,也可比喻坚硬的东西。
2. 骨骼:构成身体支撑结构的骨组织总称。
3. 骨髓:存在于骨腔中的柔软组织,负责生成血细胞。
4. 骨节:指关节处的骨块,也常用来形容人做事有条理。
5. 骨气:指人的志气和尊严,强调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6. 骨力:形容人有力量或坚韧的性格。
7. 骨折:骨头断裂,多因外力造成。
8. 骨裂:骨头出现裂缝,比骨折轻但同样需要治疗。
9. 骨质疏松:一种骨骼变脆、易骨折的疾病。
10. 骨干:指事物的核心部分,如“经济的骨干”。
11. 骨瘦如柴:形容非常消瘦,像枯骨一样。
12. 骨碌碌:形容眼睛转动的样子,也用来表示快速移动。
三、拓展用法
“骨”字在诗词、成语和日常用语中都有广泛运用。例如:
- “铁骨铮铮”:形容人刚强不屈。
- “软骨头”:比喻没有骨气、容易妥协的人。
- “骨肉亲情”:指亲人之间的感情,如父母与子女之间。
此外,在一些方言或口语中,“骨”字也有特殊的含义,比如“骨朵”指花苞,“骨董”是古董的旧称。
四、总结
“骨”字虽然简单,但在汉语中用途广泛,既可以表示具体的生理结构,也可以表达抽象的性格特征。掌握这些词语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,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文的文化内涵。通过上述表格和解释,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“骨”字的多种用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