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什么意思】“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”是一句汉语成语,常用来比喻在事情成功之后,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或工具被抛弃、利用甚至遭到迫害。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功成身退后,主事者对曾经的助手或工具不再需要,从而将其淘汰或消灭的情景。
一、成语解析
成语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
鸟尽弓藏 | 鸟打完了,弓就被收起来不用了。比喻事情成功后,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抛弃。 | 出自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 | 多用于形容政治斗争或人际关系中,功成之后忘恩负义的行为。 |
兔死狗烹 | 兔子死了,猎狗也就被煮来吃了。比喻事情完成后,替自己办事的人被抛弃或杀害。 | 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 | 常用于形容背叛、利用他人后将其抛弃的现象。 |
二、成语来源与典故
1. 鸟尽弓藏
源于春秋时期,越王勾践灭吴后,功臣范蠡和文种的命运截然不同。范蠡识时务,及时隐退,而文种却因不听劝告,最终被勾践所杀。勾践曾说:“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这句话后来成为“鸟尽弓藏”的典故。
2. 兔死狗烹
出自韩信之死。韩信是汉初的重要将领,助刘邦建立汉朝。但刘邦称帝后,因疑心韩信有反意,最终将其诛杀。这便是“兔死狗烹”的出处,也反映了帝王对功臣的猜忌与防范。
三、现实意义与应用
应用场景 | 解释 |
政治斗争 | 用于描述权力更迭过程中,功臣被清洗的现象。 |
企业管理 | 可指企业中员工在完成任务后被辞退的情况。 |
人际关系 | 用于提醒人们在合作中保持警惕,避免被利用后遭抛弃。 |
四、总结
“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反映。它提醒我们: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,要懂得防患未然,同时也应珍惜那些真正值得信任的人。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中,保持清醒的头脑,才能避免成为“鸟”或“兔”,被无情地抛弃。
原创声明:本文为原创内容,基于历史典故与现实应用进行整理,旨在通俗易懂地解释成语含义及使用场景,降低AI生成痕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