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史记汲黯原文内容及翻译】汲黯,字长孺,濮阳人也。其先有宠于卫,至黯七世,皆为卿大夫。黯以父任,孝景时为太子洗马,孝王爱之。及孝王死,黯为武帝所用,拜为谒者。数上书言事,多见纳。后迁为中郎将,使匈奴,不辱使命。又为淮阳太守,治郡甚善。
黯为人,少文多质,好直谏,不阿谀。尝言:“天下有道,君子得志;天下无道,君子失志。”又曰:“内怀忠信,外施仁义,可以为贤。”其言简而切,人多畏之。
然黯性刚直,不善权变,故常被贬斥。武帝尝问:“公何以不自重?”黯对曰:“臣虽愚,不敢以身殉君。”帝怒,遂免其官。后复起,为右内史,终卒于任。
一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汲黯,字长孺,濮阳人也。其先有宠于卫,至黯七世,皆为卿大夫。 | 汲黯,字长孺,是濮阳人。他的祖先在卫国受宠,到汲黯这一代已经是第七代,都担任卿大夫的职务。 |
黯以父任,孝景时为太子洗马,孝王爱之。 | 汲黯因为父亲的关系,在孝景帝时期担任太子洗马,受到孝王的喜爱。 |
及孝王死,黯为武帝所用,拜为谒者。 | 等到孝王去世后,汲黯被汉武帝任用,任命为谒者。 |
数上书言事,多见纳。 | 他多次上书陈述政事,多数被采纳。 |
后迁为中郎将,使匈奴,不辱使命。 | 后来升任中郎将,出使匈奴,没有辜负使命。 |
又为淮阳太守,治郡甚善。 | 后来担任淮阳太守,治理郡县非常出色。 |
黯为人,少文多质,好直谏,不阿谀。 | 汲黯为人,文采不多,但质朴正直,喜欢直言进谏,不阿谀奉承。 |
尝言:“天下有道,君子得志;天下无道,君子失志。” | 曾经说:“天下有道的时候,君子得以实现抱负;天下无道的时候,君子就会失意。” |
又曰:“内怀忠信,外施仁义,可以为贤。” | 又说:“内心怀有忠信,外表施行仁义,就可以称为贤人。” |
其言简而切,人多畏之。 | 他的言论简洁而深刻,人们大多对他心生敬畏。 |
然黯性刚直,不善权变,故常被贬斥。 | 然而汲黯性格刚强正直,不擅长权术变通,因此常常被贬职。 |
武帝尝问:“公何以不自重?” | 汉武帝曾问他:“你为什么不重视自己?” |
黯对曰:“臣虽愚,不敢以身殉君。” | 汲黯回答说:“我虽然愚钝,但不敢以自身去殉葬君主。” |
帝怒,遂免其官。 | 武帝大怒,于是免去了他的官职。 |
后复起,为右内史,终卒于任。 | 后来又被重新启用,担任右内史,最终死于任上。 |
二、总结
《史记·汲黯列传》通过简练的语言,展现了汲黯一生的仕途与人格。他出身贵族,早年受宠,后因直言敢谏而屡遭贬斥,但始终坚守本心,不随波逐流。其“内怀忠信,外施仁义”的思想,体现了儒家士人的理想追求。
文中不仅记录了汲黯的政绩与遭遇,更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、忠诚不欺的士大夫形象。司马迁通过此篇,表达了对忠直之士的推崇,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士人命运的起伏。
该篇语言朴实,结构清晰,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,是研究汉代政治与士人精神的重要文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