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耄耋之年什么意思】“耄耋之年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老年人的高龄。这个词语在文学、日常表达中较为常见,尤其在描述长辈或年长者时使用较多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,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词语解释
“耄耋之年”中的“耄”和“耋”分别指代不同年龄段的老人:
- 耄(mào):通常指80岁左右的老人。
- 耋(dié):通常指90岁左右的老人。
因此,“耄耋之年”整体上用来泛指高龄老人,尤其是80岁以上的人,有时也泛指年迈之人。
二、出处与文化背景
该词最早见于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八十曰耄,九十曰耋。”说明在中国古代,对老年人的年龄有明确的划分标准。随着时代发展,“耄耋之年”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象征,表达了对长寿和智慧的尊重。
三、现代用法与语境
在现代汉语中,“耄耋之年”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如:
- 描述一位老人的长寿经历;
- 在文章或演讲中强调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;
- 用于文学作品中塑造老年角色的形象。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“耄耋”常用于80岁以上,但在实际使用中,这个词也可以泛指高龄老人,不严格限定在80或90岁。
四、与其他相关词汇对比
词语 | 含义 | 年龄范围 | 使用场景 |
耄耋之年 | 高龄老人,80岁以上 | 80岁及以上 | 文学、正式场合 |
老年 | 指老年人 | 60岁及以上 | 日常口语、通用 |
古稀 | 70岁 | 70岁 | 文学、诗词中常用 |
期颐 | 100岁 | 100岁 | 表达长寿祝福 |
五、结语
“耄耋之年”不仅是一个关于年龄的词汇,更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对长寿和智慧的敬重。了解这一词语的来源、含义及使用方式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对长者的尊重与关怀。
原创内容说明:本文为原创撰写,内容基于传统文献和现代语言使用情况整理而成,避免了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和机械性,力求贴近自然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