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斛这个字怎么读】“斛”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,常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。对于不熟悉该字的人来说,可能会对其读音和含义感到困惑。本文将从读音、含义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读音与拼音
“斛”字的普通话读音是 hú,声调为 第二声(阳平)。在部分方言或古汉语中,也可能有其他读音,但在现代标准汉语中,统一读作 hú。
二、字义解析
“斛”在古代是一种容量单位,主要用于衡量谷物等物品的体积。其容量大小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:
- 秦汉时期:1斛 = 10斗 = 120升
- 唐宋时期:1斛 = 5斗 = 60升
- 明清时期:1斛 = 10斗 = 100升
此外,“斛”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,如“一斛珍珠”、“千金买骨”等,表示数量庞大或价值昂贵。
三、常见用法与例句
词语/句子 | 释义 |
一斛米 | 一斛的米,指一定量的粮食 |
千金买骨 | 比喻不惜重金求贤 |
斛珠 | 泛指珍贵的珠宝 |
斛量 | 衡量、计算 |
四、书写与结构
“斛”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:
- 上部:「斗」,表示与容量有关;
- 下部:「木」,可能与古代盛粮的容器材质有关。
整体结构较为对称,笔画数为 10画,书写时要注意上下结构的平衡。
五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字形 | 斛 |
读音 | hú(第二声) |
拼音 | hú |
含义 | 古代容量单位;也可泛指贵重物品 |
用法 | 常见于古代文献、诗词、成语 |
笔画 | 10画 |
结构 | 上下结构(斗 + 木)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斛”虽然不是日常常用字,但在历史、文学和文化中具有一定的意义。了解它的读音和含义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相关文化背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