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茕茕孑立什么意思】“茕茕孑立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孤独无依、形单影只的状态。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,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情感表达。
一、
“茕茕孑立”出自《诗经》中的句子“茕茕独立,形影相吊”,后被广泛引用,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独自一人、没有依靠的状态。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孤立状态,更是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,常常带有悲伤、寂寞或无奈的情绪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茕茕孑立”多用于书面语,尤其是在文学作品、诗歌、散文等场合中使用较多。它强调的是“孤苦伶仃”的感觉,与“形单影只”、“孤身一人”等词语有相似之处,但语气更为凝重、深沉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| 词语 | 茕茕孑立 |
| 拼音 | qióng qióng jié lì |
| 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杕杜》:“我心伤悲,莫知我哀!岂无他人?不如我同父。” 后人引申为“茕茕独立,形影相吊”。 |
| 释义 | 形容一个人孤独无依、形单影只的状态,多用于描写内心的孤寂和无助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较多。 |
| 近义词 | 孤单、形单影只、孤身一人、独来独往 |
| 反义词 | 热闹、成双成对、群聚、众人围绕 |
| 情感色彩 | 带有悲伤、寂寞、无奈等负面情绪 |
| 使用场景 | 描述人物处境、抒发情感、文学创作等 |
三、延伸理解
在实际使用中,“茕茕孑立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,它往往承载着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。例如,在描写一个失去亲人的人时,可以用“茕茕孑立”来形容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助;在描写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时,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他那种无人陪伴、举目无亲的落寞。
虽然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沉重,但它也反映了人类情感世界中真实的一面——孤独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状态,而“茕茕孑立”正是这种状态的生动写照。
结语:
“茕茕孑立”虽是一句古语,但在今天依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关注那些在人生旅途中独自前行的人,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关怀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