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鲁迅《奔月》全】一、
鲁迅的短篇小说《奔月》是其散文诗集《野草》中的一篇,写于1926年。虽然题目为“奔月”,但全文并未直接描写嫦娥奔月的故事,而是以神话人物后羿为主角,借古喻今,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冷漠。
文章通过后羿射日后的生活状态,揭示了英雄在失去目标后的迷茫与孤独。他曾经是为民除害的英雄,如今却因失去了敌人而感到空虚。他的妻子嫦娥因无法忍受这种无聊的生活,最终选择离开他,独自飞向月亮,留下后羿一人面对无尽的沉默。
鲁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对理想主义者的同情,也批判了现实社会中英雄被遗忘、理想被消解的现象。作品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带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和哲理性思考。
二、内容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作品名称 | 鲁迅《奔月》 |
作者 | 鲁迅 |
创作时间 | 1926年 |
所属文集 | 散文诗集《野草》 |
主要人物 | 后羿、嫦娥 |
核心主题 | 英雄的孤独、理想的失落、现实的荒诞 |
写作手法 | 象征、隐喻、哲理思辨 |
语言风格 | 简洁凝练,富有诗意 |
作品寓意 | 批判现实,反思理想主义者的命运 |
历史背景 | 民国初期,社会动荡,思想混乱 |
与传统故事的关系 | 借用后羿、嫦娥传说,进行现代性重构 |
文学地位 | 《野草》中的代表作之一,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|
三、结语
《奔月》虽篇幅不长,却蕴含深意。鲁迅通过一个古老神话的再创作,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对理想主义者的深切关怀。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更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文本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英雄,不仅在于征服外在世界,更在于面对内心的空虚与孤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