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天厚地意思和来源是什么】“高天厚地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天地广大、自然辽阔的景象。它不仅具有字面意义,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。以下是对“高天厚地”的意思与来源的总结,并附上相关表格进行清晰展示。
一、含义解释
“高天厚地”字面意思是“高远的天空和厚重的土地”,用来比喻天地广大、万物繁多。在文学和哲学中,这个成语也常被引申为:
- 自然的广阔与无边无际:象征自然界浩瀚无垠,人类渺小。
- 天地之大,人生之短: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的感慨。
- 包容万物、承载一切:强调天地对万物的滋养与包容。
二、来源与出处
“高天厚地”并非出自某一部特定的经典文献,而是在古代诗词、散文及哲学著作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。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和道家、儒家思想。
常见出处参考:
| 文献/作者 | 内容引用 | 说明 |
| 《周易》 | “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。” | 表达对天地的观察与思考。 |
| 老子《道德经》 | 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 | 强调天地与自然的关系。 |
| 《庄子》 | 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。” | 描述天地之美与沉默。 |
| 古代诗歌 | 如“高天厚地,万象森罗。” | 文学作品中常用此词描绘自然景象。 |
虽然没有明确的“高天厚地”作为成语的最早出处,但这一表达在历代文人笔下频繁出现,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用语。
三、使用场景与现代意义
在现代汉语中,“高天厚地”多用于文学、艺术、演讲等场合,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例如:
- 在描写自然风光时,如:“站在山顶,仰望高天厚地,心中顿生敬畏。”
- 在表达人生感悟时,如:“面对高天厚地,才知自身渺小。”
此外,它也常用于书法、绘画、建筑等艺术形式中,象征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。
四、总结表格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高天厚地 |
| 字面意思 | 高远的天空和厚重的土地 |
| 引申含义 | 自然的广阔、生命的渺小、天地的包容 |
| 出处 | 多见于古代诗词、哲学著作,如《周易》《庄子》等 |
| 使用场景 | 文学、艺术、演讲、哲学思考等 |
| 现代意义 | 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的感悟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高天厚地”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承载着古人对自然、生命与宇宙的深刻思考。在当代社会,它依然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启示作用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