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缚鸡之力是什么意思】“缚鸡之力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连鸡都捆不住的力量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力量非常弱小,连一只鸡都难以制服。这个成语常用于讽刺或调侃某人的能力不足,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显得无能为力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缚鸡之力 |
| 拼音 | fù jī zhī lì |
| 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明镜所以照形,圣人所以照心;贤者之言,可以见志;愚者之言,可以见情。若以缚鸡之力而欲举重,则其势不可也。” |
| 释义 | 形容力量极其微弱,连鸡都难以束缚。引申为能力极低,无法胜任重任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表示某人能力有限,或在某种情境下显得无能。 |
| 近义词 | 无力回天、无能为力、手无缚鸡之力 |
| 反义词 | 力大无穷、力挽狂澜、身强力壮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示例句子 |
| 调侃他人能力差 | “你这点力气,连鸡都抓不住,真是缚鸡之力。” |
| 自嘲能力不足 | “我这个人就是缚鸡之力,什么事情都做不好。” |
| 描述任务难度 | “这个任务太难了,我们几个缚鸡之力的人根本完成不了。” |
三、常见误解与辨析
- 误用情况:有人将“缚鸡之力”理解为“轻松完成小事”,这是错误的。其实它强调的是“力量微弱”,并非“容易”。
- 与“手无缚鸡之力”的区别:两者意思相近,但“手无缚鸡之力”更强调“没有一点力气”,而“缚鸡之力”则更侧重于“连鸡都绑不住的力量”,带有更强的讽刺意味。
四、总结
“缚鸡之力”是一个典型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力量或能力非常有限,甚至在一些简单的事情上都无法胜任。虽然表面上看似是描述体力,但实际上更多用于比喻能力和责任上的不足。在日常交流中,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幽默感,但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或引起误解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,欢迎继续提问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