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你问我答 >

干谒意思和来源是什么

2025-11-01 22:32:41

问题描述:

干谒意思和来源是什么,在线等,求大佬翻我牌子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01 22:32:41

干谒意思和来源是什么】“干谒”是一个较为文言的词汇,常见于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。它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,但在理解古文、诗词或历史背景时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将对“干谒”的含义及其来源进行简要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相关内容。

一、干谒的意思

“干谒”一词,源于古代文人向权贵、官员或有地位的人请求推荐、引荐或帮助的行为。具体来说:

- “干”:意为“求取”,表示主动寻求。

- “谒”:意为“进见”、“拜访”,即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意图或请求。

因此,“干谒”整体意思是:主动向有权势或地位的人请求接见、推荐或帮助,常用于士人或寒门子弟向达官显贵求助以谋求仕途或名利。

二、干谒的来源

“干谒”一词最早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与科举制度并行的时代,尤其在唐宋时期较为普遍。当时,士人若想入仕,往往需要通过向朝廷官员、地方长官或有名望的人士“干谒”,以获得推荐或赏识。

- 唐代:科举制度逐步完善,但考试之外仍需“干谒”以提高知名度。

- 宋代:士人阶层扩大,干谒行为更加频繁,甚至形成一种文化现象。

- 明清时期:干谒依然存在,但随着科举制度的成熟,逐渐减少,更多依赖考试成绩。

三、干谒的典型例子

人物 背景 干谒行为 结果
李白 唐代诗人,才华横溢但出身寒微 曾多次干谒权贵,如张垍、贺知章等 得到一定关注,但未得重用
白居易 唐代著名诗人 早年曾干谒顾况,得到赏识 由此名声渐起
苏轼 北宋文豪 曾干谒欧阳修,获其推荐 成为文坛领袖之一

四、干谒的文化意义

1. 反映社会等级制度:干谒行为体现了古代社会中“门第”与“权势”的重要性。

2. 推动士人交流:干谒成为士人之间沟通、学习和提升的重要途径。

3. 体现个人进取精神:干谒也反映了士人积极进取、追求功名的心态。

五、总结

“干谒”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,主要指士人向权贵或有影响力的人主动请求接见、推荐或帮助的行为。它不仅是一种现实的生存手段,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,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、士人精神和人际关系网络。

项目 内容
词语含义 主动向有权势者请求接见、推荐或帮助
词语来源 古代士人向权贵求助以谋求仕途或名利
常见时期 唐宋时期尤为普遍
典型人物 李白、白居易、苏轼等
文化意义 反映社会等级、士人精神与人际交往

如需进一步探讨“干谒”在诗词中的运用或其在现代社会的演变,欢迎继续提问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