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教杯数学建模大赛的比赛方式是怎样的】“高教杯”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(简称“高教杯”)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项面向全国高校学生的数学建模赛事,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、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。该比赛以数学建模为核心,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之一。
以下是对“高教杯数学建模大赛的比赛方式”的总结:
一、比赛形式概述
“高教杯”数学建模大赛采用团队参赛的形式,每队由3名学生组成,通常为同一学校的学生。比赛期间,参赛队伍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道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任务,并提交一篇完整的论文作为成果展示。
二、比赛流程及时间安排
| 阶段 | 内容 | 时间 |
| 报名阶段 | 各高校组织学生报名,确定参赛队伍 | 一般在每年9月前完成 |
| 竞赛启动 | 赛事主办方发布竞赛题目 | 每年9月中旬 |
| 竞赛进行 | 参赛队伍在48小时内完成建模、求解与论文撰写 | 通常为连续48小时 |
| 论文提交 | 参赛队伍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论文 | 竞赛结束后24小时内 |
| 评审阶段 | 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,评选出获奖作品 | 10月至11月 |
| 颁奖典礼 | 公布获奖名单并举行颁奖仪式 | 12月左右 |
三、比赛内容与要求
- 题目类型:竞赛题目多为实际应用问题,涵盖经济、工程、环境、社会等多个领域,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。
- 建模过程:参赛者需根据题目要求,建立数学模型,进行分析、计算,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。
- 论文撰写:需包含摘要、问题分析、模型假设、模型建立、求解方法、结果分析、结论等部分。
- 团队合作: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,体现团队的整体实力。
四、评分标准
评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参赛论文进行评分:
| 评分维度 | 说明 |
| 数学模型 | 模型的合理性、科学性、创新性 |
| 解题思路 | 分析问题的逻辑性与深度 |
| 计算与验证 | 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及结果的可靠性 |
| 论文质量 | 结构清晰、语言规范、表达准确 |
| 团队合作 | 成员分工合理、配合默契 |
五、奖项设置
比赛设立多个奖项,包括:
- 一等奖
- 二等奖
- 三等奖
- 优秀奖
- 特别贡献奖(如最佳论文奖、最佳答辩奖等)
六、参赛意义
参加“高教杯”数学建模大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、数据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,还能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科研兴趣,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高教杯”数学建模大赛是一项集知识性、实践性和团队合作于一体的竞赛活动,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、挑战自我的舞台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