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考补录什么意思啊】“高考补录”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后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汇,但很多人对它的具体含义并不清楚。本文将从定义、适用人群、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,并通过表格形式帮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。
一、什么是高考补录?
高考补录,全称“高考录取补录”,是指在常规高考录取结束后,由于部分高校或专业因生源不足、个别考生放弃录取等原因,未能完成招生计划,教育部门或高校会针对这些未招满的名额进行再次招生的过程。
简单来说,就是在正常录取结束后,对未招满的院校或专业进行二次录取。
二、高考补录的适用人群
并不是所有考生都能参加高考补录,以下几类人可能有机会参与:
| 适用人群 | 说明 |
| 未被录取的考生 | 在第一批次、第二批次等常规录取中未被录取的考生 |
| 被录取但放弃的考生 | 被某高校录取但选择不报到的考生 |
| 服从调剂但未被录取的考生 | 填报志愿时选择了“服从调剂”,但未被分配到合适专业的考生 |
三、高考补录的流程
高考补录通常由各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,流程大致如下:
1. 发布补录通知:教育考试院会在官网或官方平台发布补录信息。
2. 填报补录志愿:符合条件的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报名系统填报补录志愿。
3. 系统投档与录取:根据考生志愿和分数,系统进行投档并完成录取。
4. 确认录取结果:考生可查询是否被补录成功。
四、高考补录的注意事项
| 注意事项 | 说明 |
| 补录时间有限 | 一般只在高考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,错过则无法再补录 |
| 可选院校有限 | 补录的学校和专业通常为未招满的,选择范围较小 |
| 需要主动填报 | 不是自动录取,需考生自行操作 |
| 分数要求可能较低 | 一些补录院校对分数要求相对宽松 |
五、高考补录的意义
对于部分考生来说,高考补录是一个最后的机会,尤其是一些成绩接近分数线但未被录取的学生,可以通过补录进入理想的大学或专业。
同时,补录也帮助高校完成招生计划,避免资源浪费。
总结
高考补录是在常规录取之后,对未招满的高校或专业进行的二次录取。它为部分未被录取的考生提供了再次选择的机会,但需要考生及时关注信息并主动填报。如果你正在等待补录消息,建议多关注当地教育考试院的公告,以免错过关键时间节点。
表格总结:
| 项目 | 内容 |
| 定义 | 高考补录是高考录取结束后,对未招满的高校或专业进行的二次录取 |
| 适用人群 | 未被录取、放弃录取、服从调剂未被录取的考生 |
| 流程 | 发布通知 → 填报志愿 → 系统投档 → 确认录取 |
| 注意事项 | 时间有限、选择有限、需主动填报、分数可能较低 |
| 意义 | 提供最后机会,帮助高校完成招生计划 |
如你还有其他关于高考的问题,欢迎继续提问!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