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同仇敌忾解释】“同仇敌忾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们共同对敌、齐心协力对抗外敌或不公之事。该成语源自古代战争中的团结精神,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和正义感。
以下是对“同仇敌忾”的详细解释,包括其出处、含义、用法及例句等内容,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,便于理解与记忆。
成语详解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同仇敌忾 |
拼音 | tóng chóu dí kài |
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文公四年》:“诸侯之师,同仇敌忾。” |
字面意思 | “同仇”指共同的敌人,“敌忾”指对敌人的愤怒。合起来表示大家有共同的敌人,怀着同样的愤怒去对付敌人。 |
引申义 | 比喻全体人民或群体团结一致,共同反抗压迫、打击敌人。 |
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
使用场合 | 常用于描述国家、民族、团体在面对外敌或不公时的团结精神。 |
近义词 | 同心协力、众志成城、共赴国难 |
反义词 | 各自为政、分崩离析、互不相帮 |
用法举例
1. 在历史事件中:
在抗日战争期间,中国人民同仇敌忾,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。
2. 在现代社会中:
面对自然灾害,全国人民同仇敌忾,积极捐款捐物,支援灾区。
3. 在文学作品中:
小说中描写英雄人物带领百姓同仇敌忾,奋起反抗暴政。
总结
“同仇敌忾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,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团结一致、勇往直前的优良传统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要凝聚力量、共同奋斗,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。
通过以上内容的整理,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内涵与应用,从而在实际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地运用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