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义愤填膺什么意思】“义愤填膺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因正义感被激发而愤怒到极点。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使用频率较高,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中文表达。
一、
“义愤填膺”出自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,原意是“因正义而愤怒充满胸膛”。现代汉语中,该词多用来形容人们对不公正、不合理的事情感到极度愤怒,情绪激动,甚至有强烈的反抗或谴责的冲动。
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,通常用于描述对社会不公、道德沦丧、欺压弱小等现象的反应。它不仅是一种情绪表达,也体现了一种正直、正义的价值观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| 词语 | 义愤填膺 |
| 拼音 | yì fèn tián yīng |
| 出处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 |
| 含义 | 因正义感而愤怒充满胸膛,形容极度愤怒的情绪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表示对不公之事的强烈不满 |
| 近义词 | 怒发冲冠、义愤填膺、怒不可遏 |
| 反义词 | 心平气和、无动于衷、漠然置之 |
| 例句 | 他看到那不公平的判决后,义愤填膺,当场站出来抗议。 |
| 情感色彩 | 强烈的正面情感(正义感) |
三、拓展说明
“义愤填膺”不仅仅是一个情绪描述词,它还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立场。在现实生活中,当人们面对不公时,这种情绪往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。然而,情绪需要理性引导,避免因愤怒而做出过激行为。
在写作中使用“义愤填膺”,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,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。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义愤填膺”的含义及其在语言中的运用方式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