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问答 >

望洋兴叹出自哪部典故

2025-09-30 12:01:32

问题描述:

望洋兴叹出自哪部典故,急!这个问题想破头了,求解答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30 12:01:32

望洋兴叹出自哪部典故】“望洋兴叹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或难以克服的困难时,感到无能为力、无可奈何的心情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庄子·秋水》篇,是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论述人与自然、认识与局限时所用的一个生动比喻。

一、成语出处总结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望洋兴叹
出处 《庄子·秋水》
作者 庄子(战国时期思想家)
原文背景 讲述河伯(黄河之神)在见到大海后,感叹自己的渺小和无知
成语含义 比喻因能力不足或条件限制而感到无奈、无能为力
现代用法 多用于表达对某事无法实现的感慨

二、原文解析

《庄子·秋水》中记载:

> “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,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辩牛马。于是焉,河伯欣然自喜,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。顺流而东行,至于北海,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。于是焉,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曰:‘野语有之曰:“闻道百,以为莫己若者。”我之谓也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,而轻伯夷之义者,始吾弗信,今吾睹子之难穷也,吾非至于子之门,则殆矣,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’”

这段话讲的是河伯原本骄傲自满,认为自己是天下最伟大的河流,直到他来到大海,才发现自己的渺小。于是他望着大海发出感叹,表示自己见识浅薄,才会有如此错误的想法。

三、成语意义与延伸

“望洋兴叹”不仅是对自身局限的反思,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:人应当保持谦逊的态度,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与世界的广阔。这种思想在现代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面对未知、强大或复杂的事物时,要理性看待自己的能力和认知边界。

四、表格总结

项目 内容
成语来源 《庄子·秋水》
原文故事 河伯见到大海后感叹自己的渺小
成语释义 因能力不足或条件限制而感到无奈
哲学内涵 自省、谦逊、认知局限
现代应用 表达对某些事情无能为力的情绪
相关成语 井底之蛙、自惭形秽

通过了解“望洋兴叹”的出处和含义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底蕴,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理性地面对挑战与局限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